【博弈论的思考】 博弈论66个经典例子

  博弈论原是数学运筹中的一个支系,其研究运用了种种数学工具,大量的数学模型成了博弈论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面对这条鸿沟,很多人的反应是耸耸肩膀走开,少数人会企图通过学习数学来渡过。但是这两种反应都忽略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同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用博弈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有时候,科学并不一定意味着繁琐的计算与测量,而是一种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思维方式。比如书中所讲述的一报还一报策略。
  美国密西根大学一位叫做罗伯特・爱克斯罗德组织了一场计算机模拟竞赛:任何想参加这个计算机竞赛的人都扮演“囚徒困境”案例中一个囚犯的角色。他们把自己的策略编入计算机程序,进行捉对博弈。他们每个人都要在合作与背叛之间做出选择。但与囚徒困境案例中有个不同之处:他们不只玩一遍这个游戏,而是以单循环赛的方式玩上200次。第一轮游戏有14个程序参加,其中包含了各种复杂的策略。竞赛的桂冠属于一种被称为“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这种神奇的一报还一报策略说起来很简单,简单到有些不可思议:第一步合作,此后每一步都重复对方上一步的行为。如此简单的程序之所以反复获胜,是因为它实行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原则,并且用如下特质使它能够最有效地鼓励其他程序同它长期合作:善良、可激怒、宽容、简单、不妒忌别人的成功。
  在静态的群体中竞赛是这样一种状况,那么,在一个动态的进化的群体中,这种合作策略能否产生、发展、生存下去呢?群体是会向合作的方向进化,还是向不合作的方向进化?如果大家开始都不合作,能否在进化过程中产生合作?
  为了回答这些疑问,爱克斯罗德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假设63个对策者中,谁在第一轮中的得分高,他在第二轮的群体中所占比例就越高,而且是他的得分的正函数。这样,群体的结构就会在进化过程中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群体是向什么方向进化的。
  实验结果很有趣。一报还一报策略原来在群体中占1/63,经过1000代的进化,结构稳定下来时,它占了24%。因此,以合作系数来测量,群体是越来越合作的。这个结论还可以引申为:共同演化会使一报还一报的合作风格在充满背信弃义劣行的世界上蔚然成风。
  我们可以用以上实验结果来对照一下商界的一句经典老话:商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就是说商业竞争的对手就是敌人,而对待敌人的办法在人类几千年来的历史上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它干掉――或者通过消灭,或者通过吞并。胜利的定义是唯一的,那就是敌人必须一败涂地。有句谚语说: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朋友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然而在竞合时代,我们首先面临的困惑就是:敌人是不是也可以成为朋友呢?爱克斯罗德的博弈实验表明,群体是越来越合作的。商场如战场,然而商业竞争的对手并不就是敌人,对待敌人的办法不是只有一个,胜利的定义也不是唯一的,我们还要和对手一起成长。在竞合的时代,除了竞争,还要考虑合作。毋庸置疑,合作是一件好事。博弈论告诉我们,合作的群体可能比不合作的群体更生生不息,兴旺发达。
  博弈时时存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本书就是试图通过浅显而科学的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并且寻求用这种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既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阅读本书,我们除了了解到令人震撼的社会真实轨迹之外,还可以学到最合适的为人处世方法。

推荐访问:思考 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