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人生新天地】闯出一片新天地

   昔日军营历练的铮铮男子汉,投身经济建设的广阔天地后,能否续写从戎时的辉煌?当年敢于“吃螃蟹”的转业安置“弄潮儿”,而今能不能在风雨中觅见彩虹?镇江市丹徒区军转干部陈炜,深深扎根于丹徒区这块沃土,以军人的气魄和胆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迎难而上,开辟出了一片自主创业的新天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找准方向,勇敢迈向第二战场
  对于转退军人来说,脱下军装回地方,意味着人生道路的新起点,一切都要从头开始。2005年,陈炜转业时,的确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抉择。面对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他首先想到的是走计划安置的路子。他觉得:凭着自己多年在部队磨砺锻造的吃苦精神和过硬素质,还有从军队干休所主官位置上退下来的父亲在军地的各种关系,谋求一个好的行政单位工作应该不是太难。
  自主创业,将面对全新的挑战;计划安置,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陈炜很清楚两条道路的难与易、苦与乐。面对自己令人羡慕的优厚家庭条件和唾手可得的好工作,他思考再三:“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长不大,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计划安置就真的能体现我的价值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作出了一个令众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自主择业!他这样说:“市场经济时代,市场最能体现个人奋斗的价值,为什么不把握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呢?”从军12年后,30岁的陈炜,由此重新定位人生坐标,投身经济建设的浪潮,开启了个人事业的新征程。
  多年后,当回想起当初的选择,陈炜仍然无怨无悔:“如果没有当年的自信,就不会有眼下迎接第二战场的挑战、再次奉献社会的这段宝贵人生经历!”
  开拓奋进,广阔天地一展身手
  选择自主择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艰难与曲折。陈炜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现实中面临的困难接踵而至,这让他始料未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懂技术,他找来专业书籍,一点一滴从零学起;经验不足,他主动请教专家教授和同行,报名参加企业管理培训班“淬火”。正是凭着军人的这种永不退缩、敢打敢拼的顽强作风和毅力,原本是“门外汉”的他迅速在混凝土外加剂和砂浆外生产行业站稳了脚跟。
  在与父亲共同创办“特密斯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的过程中,无论是选址规划、申请报批,还是动工兴建、正式生产,他都精心谋划、废寝忘食、跑前忙后,一个人干几个人的事,不出几个月,便在丹徒区辛丰镇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上百亩,拥有各类员工200多人,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的现代化企业。企业自建了5个泊位的码头,年生产销售混凝土外加剂8万多吨,总产值1.7亿元,利税1500多万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立了办事机构或商务代理。
  2007年,为解决造纸废液的再利用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担任公司总经理的陈炜带领技术骨干,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及江苏科技大学等组成“江苏省资源化利用工业废弃物制备建筑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一种“木质素磺盐接技羰基脂肪族混凝土减水剂”。这项“利用纸浆废液、废酸、废盐等多种废弃物集聚合成木聚系高效减水剂的工艺及成果”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2008年第6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已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每年可“喝掉”5万吨造纸废液,生产出的高性能外加剂产品产值可达5000万元。
  回报社会,大爱彰显军人本色
  “陈经理是个大好人。”特密斯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的工人房晓鹏常常这样夸赞陈炜。有一次,由于操作不慎,房晓鹏被石头崩伤了眼睛,陈炜带他到著名的眼科医院就诊,光医疗费就花了5万多元,还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回家养伤。
  和房晓鹏一样,特密斯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的工人提起陈炜,都会竖起大拇指。平时谁有个头疼脑热,陈炜都要催促他们去医院看病;工资按月足额发放不说,逢年过节他还带着慰问品到工人家里走访;谁家里有困难,他总会慷慨解囊。如今,他不仅安置了57名下岗职工和当地农民到自己的企业工作,还为每一名工人缴纳保险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陈炜始终不忘回报社会,热心社会慈善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个人带头捐款两万元;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他不仅捐了两万元钱,还赠送了电脑、图书和学习用品;为转退军人安置工作,公司大开绿灯、优先考虑,目前已安排8名退伍军人在公司就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他十分平静地说:“一人富不算富,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访问:新天地 闯出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