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维度下的中晚唐直隶州


   摘要:中唐以后,随着三级体制的普遍确立,直隶州遂成为地方特殊的行政建置,它在关中、中原以及南方地区均有广泛的存在。在时间上,它的存在很不稳定,时多时少,除同、华两州外,大多数存在的时间短暂,但整体数量上有逐渐增加之势;在空间上,多位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或位于国家政治中心(如两京)的外围,或地处漕运与重要驿路的沿线,或居于盐、铜等战略性物资的出产之地。中晚唐直隶州的时空存在,在一定意义上,不仅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也体现了中央在控制地方方略上的探索性、权宜性与实用性的特征
   关键词:中晚唐;直隶州;类别;时空分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宋变迁与西北防御体制研究”(13XZS012)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9)03-0106-07
  直隶州①,作为中晚唐藩镇设置普遍化背景下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建置,断断续续地存在近一个半世纪之久,对唐代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直隶州的设置,不仅体现了中央与藩镇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而且体现了中央在控制地方方略上的探索性、实用性与摇摆性。遗憾的是,学术界对直隶州却关注不够,相关研究成果很少。目前,仅见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藩镇体制与直隶州》②、陈志坚《唐代州郡政治制度研究》③ 及拙文《中晚唐直隶州制度的历史考察》④。日野的研究虽涉及唐代直隶州的诸多方面,但论述重心在于藩镇体制与直隶州的关系;陈著的研究,更多地体现在单纯对直隶州的考证上;拙文则侧重从政治层面探讨了中晚唐的直隶州制度。概言之,学界关于中晚唐直隶州的研究,既未涉及其存在的不同类别,也未探讨其特定的时空分布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至于此前陈志坚关于直隶州的考证,由于漏考、误考之处甚多,故仍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
  一、唐代直隶州考释
  安史之乱后,随着内地“藩镇化”浪潮的风起云涌,中央为了确保对若干战略性区域的有效控制,刻意保留一些地方两级制的残余——直隶州的建置,这些直隶州的存在,对中晚唐社会影响至巨。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中晚唐先后出现的直隶州详加考证。
  1. 关中地区直隶州
  关中地区的直隶州,其存在数量较多,这里既包括设置时间最久,地位最为重要的同州与华州,也包括设置时间不长,处于关中边缘的陇州、盐州、延州、商州。陈志坚认为同州、华州作为直隶州始于大历二年(767)周智光的被杀,此后就一直没再设置同华节度使,故推断两州就一直作为直隶州而存在了⑤,事实并非如此。至于两州作为直隶州的起讫时间,其间有无变化,陈文并未说明,在相关的考证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故需要进一步加以厘清。
  关中地区藩镇之设,应始于安史之乱期间的至德元载(756)。是年,朝廷置京畿、关内节度使。随后,中央在关中设置了陕虢华、陕西、陕华等镇,同州、华州被先后纳入其中⑥。上元二年(761),“陕西节度使罢领华州,以华州置镇国军节度使”⑦。那么,这是否表明此时镇国军已经成为藩镇的一员,还是徒有节度之名,实为仅领一州的直隶州呢?史载:“河中节度增领沁州,以同州隶镇国军节度”⑧,表明此时镇国军实际上是辖有同、华二州的藩镇。广德元年(763),罢镇国军⑨,直至广德二年,史籍均没有两州隶属于任何藩镇的记录,故可大体认定此时它们当为直隶州。由于在广德元年十二月,发生仆固怀恩之乱。次年十月,吐蕃攻陷长安,代宗东奔陕州。为了加强并协调关中的军力,不迟于永泰元年(765)九月,中央重设同华节度⑩,以周智光为节度使。由于此人“傲狠顽虐”{11},在大历元年(766)竟擅自截留“关中漕米”与“藩镇贡献”{12},公然聚众谋反。次年虽兵败被杀,但此事对唐廷触动很大。中央鉴于同、华位于京畿近地,若在此设置兵众势雄的藩镇,一旦其图谋不轨,危害极大。不久,便设置了两个各自独立的直隶州,以同、华两州分置同州防御长春宫使、潼关防御镇国军使{13}。兴元元年(784),以华州置潼关节度,同州置奉诚军,领同、晋、慈、隰四州,是年,罢{14}。贞元九年(793),罢潼关节度。乾宁二年(895),升同州为匡国军。光化元年(898),以华州置镇国军节度,领同、华二州{15},三年,罢镇国军。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安史之乱后,京畿重地的“藩镇化”实为帝国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如在至德元载、永泰元年、兴元元年,中央三次将同、华两州改置为兼领他州的藩镇,因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之乱与泾原兵变。一旦局势稍缓,就会很快恢复二州的直隶州建置。如在广德元年—二年,两州均为直隶州。在大历二年—光化元年(767—898),华州一直是直隶州;而在兴元元年—光化元年(787—898),同州也始终作为直隶州而存在。需要指出的是,在兴元元年、贞元九年的华州与乾宁二年的同州,其虽都有节度之号,并不表明它们已经成为藩镇,实际上是仅辖一州的直隶州。
  陇州,建中四年(783)十月,因突发“泾师之变”,德宗出逃,关中形势危殆。凤翔节度判官韦皋拒绝朱泚的利诱,力诛“陇州之叛卒”{16},迅速稳定局势。唐廷为了褒奖韦皋,特诏其为陇州刺史,并“置奉义军节度以旌之”,然“寻废”之。{17} 后来,隴州长期隶属于凤翔镇,直到大中初年吐蕃衰亡,唐朝西部威胁消失。大中五年(851),“凤翔镇罢领陇州,以陇州置防御使,领黄头军使。中和三年(883),陇州增京甸神勇军使。天复元年(901),升其为保胜节度使”{18}。另,杜牧在《薛逵除秦州刺史制》中有“使持节陇州诸军事、兼陇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本州防御使、上柱国薛逵”{19}之语。检《旧唐书·宣宗纪》,大中六年亦有此人任陇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的明确记载,表明《新唐书·方镇一》所载可信。故陇州为直隶州至少存在于建中四年、大中五年至天复元年(851—901)两个时段{20}。

推荐访问:晚唐 维度 直隶 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