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教学分析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实践教学的三个方面,即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实施效果入手,论述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专门的特点:与纯理论性学科相比更注重实践,与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相比也有不同:汉语国际教育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在实践教学方面更有其独特的教学对象、目标及方法。下文从三点介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本特征:
  (一)以技能培养为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应用学科。知识的学习最终应用于教学。因此对本科生的培养除需掌握语言学基础、文化理论、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现代汉语的学习让本科生掌握现代汉语中语音、词汇、汉字、语法的相关概念用法,更好将汉语知识教授给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除学习交际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和不同国家的人在交际时造成文化误解甚至冲突。通过跨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国际汉语教师在海外孔子学院教学时,减少文化障碍,迅速度过挫折期,更好进行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法、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课程的设置都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因此,以培养技能为目标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重要特征之一。
  (二)以外国留学生为教学对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不同于教学对象为汉语作为母语和第一语言的中国学生。教学对象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是教学方法的不同: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和母语的中国学生,汉语多通过习得掌握,对中国学生的汉语教学是在学生较好掌握母语听说读写技能后、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后进行的,教学时不需采用从“零基础”学习的方法。除学习基础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外,还注重思想品德、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留学生,汉语知识主要通过学习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的学习往往是从零起点开始,通过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留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让留学生有效地交际,不注重语言结构的学习。因此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应根据教学对象不同这一基本特征,进行不同教学方式的培养。
  (三)以“对外汉语”为教学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同于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学习书目虽有交集,但大部分内容不同。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本科生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知识,专业学习和研究课程一般分为三类:必修的大学公共课程、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选修课,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训练,不太强化外语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合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本科生既学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基础知识,中外文化等文化知识,同时也注重外语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没有的。因此,教学内容的不同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区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特征。
  二、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
  (一)培养实践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能够教授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师。面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国际汉语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区分同一内容在不同国家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文化意义。在课堂教学时,保持敏感性,避免产生文化歧义甚至冲突。例如“龙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封建社会,龙被认为是皇帝的象征,皇帝的衣服上都会绣着龙以显示自己的尊贵。中国人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可见龙在中华民族的神圣地位。而在西方,“龙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觉恐怖,很早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1)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这类文化差异,向留学生解释中国龙与西方龙的区别,避免产生误解。本科生作为未来的国际汉语教师,应加强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注意各国文化的不同之处。因此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时指导教师应加强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指导,提高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本科生在实践中通过与不用国家留学生之间进行交际,既学到经验的同又收获友谊,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目标之一。
  (二)培养实践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的学习有其独特的课程体系,主要内容为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外语知识,实践训练等。除实践训练外,其他理论学科的学习也是为了实践教学服务。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等,使本科生熟练掌握汉语本体知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跨文化交际学使本科生掌握中国古代及现当代文化的基本知识,使本科生深入了解中国,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外语知识的学习也是在教学时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当留学生有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可以用留学生的母语进行解释。应培养本科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培养实践者的教学能力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来说,理论知识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本科实践弥补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仅有理论、没有实践的不足。通过实践,实习者被分到汉语水平不同的班级听课学习,观察留学生课堂,了解听、说、读、写不同课型的教学特点。同时本科生在实习班级进行讲课实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教学前了解教学环节的各个步骤,准备教案,分配时间。教学中将所学内容连接起来,教学后及时进行反思:课程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本科生通过实践,能掌握相关能力,如组织课堂的能力、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等。因此,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实践者的教学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施效果的论证分析
  本章从专业认知、就业选择、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实践教学对本科生的影响。
  (一)实践教学对专业认知的影响
  本科生在进行实践教学前,仅有理论没有实践。对专业定位不够清晰,不理解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专门、综合、应用的学科这一学科内涵。通过实践教学,本科生理解了汉语国际教育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性质。明确了本专业的教学对象以及方法,能够区分与相近专业的不同,更深入地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二)實践教学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通过课堂观摩以及课下观察,本科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工作流程,同时通过在课堂上试讲以及对留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等方面的反思,考虑自己将来是否胜任和愿意从事国际汉语教师这个职业。学生如果没有实践过,无法知道对外汉语教师真正的工作流程。因此实践教学对就业选择有重要影响。
  (三)实践教学对专业能力的影响
  本科生通过教学实践,了解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了解综合课以讲授语法为主,阅读课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口语课以说为主,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听力课以培养听力能力为主等。本科生实践后能针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接触不同水平的留学生,掌握了如何针对不同水平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此外本科生通过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接触留学生的机会增多,扩大了交际范围,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实践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注释: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69页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9–36.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延慧.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
  [4]钱玉莲.“三型一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
  [5]张燕.应用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

推荐访问:汉语 国际教育 本科 实践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