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之迷恋 电视剧 [数字迷恋]

  数字,可以反映事物的量化标准。准确的数字能直接、公正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数字一旦用错,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进而影响事物的可信性和,社会效果。然而,时下很多领域依然坚持绝对的数字量化“巫术”。
  
  从“888发发发”到“66大顺”,国人对数字的追求,在办婚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实,政府部门和一些利益集团对数字魔力的热情也不分上下,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数字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一不小心就“被数字”了。
  
  数字迷恋概述
  
  对某些数字的迷恋大概是人类最接近本能的一种后天习性,继政协委员王少阶在人民大会堂全体大会上“炮轰”GDP数据“打架”后,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刘梦熊再次批评GDP统计数据的公信力。透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一些数据统计的操作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缺乏了解,各种眼花缭乱的数据,如“幸福感”、“满意度”之类的量化成果,开始日益遮蔽生活现实。这其实是一种脱离现实、违背常识的障眼法,显然自断公信力。
  
  数字迷恋表现形式
  
  在数字迷恋上。最痴情的莫过于房地产商,翻看最近各个楼盘广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开发商们特别钟爱数字,从0到9,基本上每个数字都运用到广告语中,三大价值、八大理由等等。更有趣的是某个开发商更是基本上有广告就有数字:从消失的XXX(0),到双核(2),到二心三益(2、3),再到两个中心、八个基本点(2、8)。然后是现在刚出现的三x主义(3)一系列的数字堆叠,开发商为什么有如此狂热的数字情结?
  对于统计数据的不信任,近些年已成习惯。如在2010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称“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有人调侃地问:“是不是点错小数点了?”2009年全国GDP增幅为8.7%。奇怪的是全国有28个省的增速都高于8.7%;在岗职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都超过10%,可老百姓感觉实际购买能力却在下降。
  
  数字迷恋数字解读
  
  二心三益
  在“二”过去不久。此开发商又紧接着打出了另外一个主题:二心三益。二心三益?二心三意吧?通过对其广告的详细阅读,发现其玄妙就在于要准确地解读“心”“益”是什么。前面提到,这个楼盘是双核心的。这里面提到的“心”之二心很容易联想,肯定就是指的这个楼盘所处的双核心地段。那么三益又是什么?开发商对三益的解读是:好生活、好升值、好前景。
  
  二八开
  北京地产界某个知名人物曾经说过世界是A开的,他
  把自己归在那个二里面,我们这里不讨论世界到底是二八开还是三七分,只说这两个数字:二和八。纵观整个广告的推广主题,发现这个开发商还是很有想法的,首先打出八个购买理由,直接吸引购房者在多家对比之后能够选择他们的优势, “他有城市资源,我同样有;他有交通优势,我更有。总之他有什么。我就有什么,同时我还有你没办法比的:我价钱比你低得多,我密度比你小得多。”后面又出来两个中心、八个基本点。原来是这楼盘附近要开两个“中心”。
  
  三亲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一个梦想。当然现在随便问问三民主义是什么未必每个人都知道,此楼盘最近一次推出的推广语,化用三民主义为“三亲主义”,到底表达一个什么观点?在广告上,三亲指的是亲城、亲水、亲民,通过对这六个字的解释,我们明白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有追究癖的人,还是要进行一下分析,亲城和亲水与双核区别不大,就不多说了。在此重点探讨的是亲民,亲民从广告上看。有价格低一说,如果只有价格低,还不足以构成亲民,我们知道亲民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用着舒服、环境、品质等等,那么这些楼盘是否都有?如果没有则是假亲民。
  
  数字迷恋公信体现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名著《万历十五年》中指出:中国专制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以道德代替技术。因此不能建立数字上精确的管理,这样的后果导致现代化的姗姗来迟。不过如今在中国却是处处见数据,只是并没有实现黄老先生的期望,反而是数据被搞到令人觉得不通情理的地步,这样的后果,按黄老先生的历史观来看,或许更是与现代化背道而驰。
  由此看来要破解中国当下的数据公信力问题,让数据从幻象走向现实。首先应该破除数字迷恋,回归数据的技术手段本质。数据的初衷本来就是要服务于人,是为了把复杂庞乱的信息通过整合形成一个或一组直观明了的数字,以便更好地说明、解释情况,让公众能够获得更多的知情权。
  
  数字迷恋采取措施
  
   在统计手段上,要做更多的改变,比如不再只用平均数等统计学上最为简单的数值来打发公众,应该在每项数据之前先交代详细的统计方法,比如是如何抽样的、调查了哪些对象等,然后再多呈现一些数值,如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等,甚至是更复杂的统计结果。
  其次,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独立性,而不要让统计出来的数据成为一种被操控政绩的修饰,可以随意改造,如此才能挽回不断丢失的数据公信力。然而。问题的最终解决,应该是要回归到整个评价体系,不再唯数据是从,代之以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同时,破除数字迷恋,应该回归数据的技术手段本质,让公众能够获得更多知情权,不仅公众不再迷恋数字,政府和利益集团也不再迷恋数字。

推荐访问:迷恋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