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职连锁经营店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连锁经营已成为商品流通行业最具活力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在百货(超市)、食品餐饮、家电、汽车4S店等行业应用颇为广泛。由于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大量外资连锁企业的涌入,出现了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安徽省在十几年连锁经营的实践中,发展形势喜人。据统计我省限额以上连锁企业由10年前的31家,门店261个,年销售额60亿元发展到2011年底的105家,门店9000个,销售1100亿元,占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门店是连锁经营企业的基层单位,而店长是门店经营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门店业绩的好坏。我省连锁企业在扩张中却时常难以招到熟悉工作流程、能够立即上手、具有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店长人才。而长期以来,我省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定位与连锁企业需求不符;课程设置老化、脱离实际工作岗位,不符合学生职业发展要求;培养模式落后,社会培训质量不高,学生动手实践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核心课程体系和社会培训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为重要。
  二、改革目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适用的人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必须改革创新: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建成并完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采用“订单培养、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项目导向、任务引领、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开发社会店长、营业员、理货员人才培训包,服务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为安徽经济建设服务。
  三、改革内容
  本次对于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使学生适合于连锁企业门店店长的岗位要求,具备店长必需的职业的岗位能力和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可迁移能力和可拓展能力。对于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尽可能采取订单班的方式,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将岗位所需技能嵌入在教学管理活动中,通过连锁实训室实训、校内基地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去红府超市、永辉超市、合家福超市、苏宁超市和年客服饰专卖店店长人才技能要求的实地调研发现,只有通过以下技能的培养,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店长人才:
  首先是专业技术能力,从工作岗位出发分为门店店长岗、门店副店长岗、店长助理岗、值班经理岗和主管(领班)岗等。从基层岗位到管理岗位分别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基层岗位操作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货作业能力、收银作业能力、总台作业能力等;在主管岗位能力培养上主要培养理货主管技能、收银主管技能和总台主管技能等;在店长岗位能力上注重培养员工管理能力、顾客管理能力、商品管理能力、现金管理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等。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实习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要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全面达到连锁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任职要求。
  其次是可迁移能力,作为一名未来的连锁门店店长,除了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对于工作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工作中随机应变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和完成任务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是可拓展能力,由于连锁企业和物流管理行业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基本能力培养之外,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与运用的能力,在连锁企业的门店选址、采购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控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购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控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模式为: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与连锁企业共同围绕“工学结合、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方参与共同确定职业岗位标准和能力要求,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从连锁企业基层岗位做起,通过从基层岗位(理货员、收银员、总台服务)、主管(领班)岗位到店长岗位的全过程培养,实现岗位和能力递升,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店长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
  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上,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安排连锁门店基层岗位实训,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安排连锁门店主管(领班)岗位实习,第三学年安排连锁门店店长岗位实习。在总量上做到一年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教育、一年的专业技能教育以及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并根据顶岗实习的要求和企业实际,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使学生能运用所掌握的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营运操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订单式培养教学模式目的是减少企业招聘成本,降低企业用人风险和人才流失率,提升学校就业率和学生就业质量,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
  四、改革举措
  (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对接
  深度校企合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同时也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于学校而言,深入的校企合作可以成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提高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提升实力。而对于企业,与高职院校深入对接,不仅解决了连锁企业管理人才的招聘难题,并且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培养出的毕业生也恰好可以符合企业的需求,实现了新员工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为保证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我院和安徽省徽商红府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合作办学理事会,作为双方合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决定合作项目、合作形式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理事会中不乏省商务厅、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红府超市的领导,也有一线的专业教师和红府超市一线的管理人员。这种人员的组合不仅明确了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工作分工,也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和建设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技术服务成果、共担订单培养的办学风险等。真正做到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依托产业发展,共同探索出一种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共赢的办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内容,实现学科融合
  我校作为商科院校,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在零售企业的管理一线,毕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更要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具备现场社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此外,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现代企业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是连锁经营管理者和市场营销人才、物流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人才融合,只有多学科联合培养,才能打造符合企业和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作为复合型人才。作为未来的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者,必须具备商品销售能力、销售策划能力、理货配送等物流操作技能、门店运营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和领导协调能力等,因此需要学习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连锁营销实务、商超实务、特许经营原理与实务、专业英语、消费心理学、企业管理与文化、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与实务、连锁企业配送管理、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连锁企业及行业调研、创业方法与创新精神等课程。
  (三)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先进,符合市场需求
  制定并完善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根据连锁企业门店店长职业岗位标准和工作项目的分析,建设《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门店店长综合实训》、《商场操作技术与售货艺术》、《连锁经营法规》、《门店广告策划》、《收银理论与实务》、《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8门核心课程,与连锁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的教材,教案、课件、习题集、教学视频、案例及试题库,实现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校企共享。建立“项目导向、任务引领、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学习,使成为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连锁商业发展需要,胜任各类零售门店管理及运营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此外,还将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安徽省连锁经营协会、安徽省徽商红府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连锁门店基层岗位实训”技能培训包、“连锁门店主管岗位实训”技能培训包和“连锁门店店长岗位综合实训”技能培训包。通过技能培训包,学生能接受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的专业教学;同时为连锁企业基层岗位、主管岗位和店长岗位提供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服务。此外,学院还将进行连锁经营数字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建成校企共享的连锁经营网络教学资源库,将行业动态、专业建设信息、教学资源和职业岗位培训等内容整合其中。主要包括连锁经营管理核心课程教学资源,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包,以及连锁企业通用性较强的培训课程资料等。
  (四)成立连锁经营研究中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我院拟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效而稳定的合作。因为很多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培训学校,直接从社会招聘人员或现有员工可能都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连锁企业不仅可以和院校共同培养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新员工,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连锁企业通过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提高了学生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此外,连锁企业还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对于现有的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并帮助企业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真正具备岗位能力和素养,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节省了招聘和培训的大量成本,培养了大批适合企业要求的后备人才,缩短了新员工真正上岗适应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对于社会的合力资源配置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五)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根据“工学结合、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岗位职业能力项目教学体系,在“红府管理学院”的架构下组成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师资融为一体,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方向互补、具有较高理论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学生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社会服务等职能。
  1.根据专业规模,5年内专任教师需达到14人,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青年教师4人。
  2.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以上,所有专任教师全部取得店长职业岗位资格证书;高级职称比例达到80%以上。
  3.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能工巧匠14名,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专兼教师比达到1:1。兼职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业技术资格。按照合作企业推荐、学校认定的原则,选拔具有丰富一线操作经验及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师资库;企业兼职教师全部来自安徽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开发,参与校企合作教材和技能培训包的开发;承担校内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指导工作。并力争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六)实训条件更加完善
  通过“未来超市”和校企数字网络传输课堂建设,将连锁企业的经营过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经营、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学生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弘扬,宛月琴.安徽连锁零售业“与狼共舞”[N].市场星报,2012—01—19(B2).
  [2]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928—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之连锁经营管理[EB/OL].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我省高职营销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1510)和安徽工商职业学院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我省高职商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时应峰(1975—),男,安徽霍邱人,硕士,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连锁经营管理。
  汪洪斌(1970—),男,安徽阜阳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推荐访问:安徽省 店长 高职 连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