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农村实际,,,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农村地区经济大多落后,外出打工者为数众多,孩子的抚养责任就落到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属身上。隔代抚养或寄养致使大量留守儿童出现,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心灵上的抚慰,农村学生大多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如生涩、叛逆、张扬、我行我素、易冲动等。不健康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艰巨。
  一、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基本信息
  我们要主动获取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情感、意志、信念等情况。了解学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经常到学生中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深入学生中间,以至诚的心及高度的责任感接近、关心和体贴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面临的困难,平时则更要体察学生的情绪,接受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教有对象,育有目标。另外,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感知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班主任接管班级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取得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及时稳定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进步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不同的学生,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原来就读的学校以及周边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形成的个性品质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时对这一切充分地了解,充分地考虑,学生感觉到教师处处为自己着想,就更容易接纳教师,信息反馈率和真实率才能提高。
  二、具备沉稳气质,注重克己冷静
  在班级管理和常规教育中,班主任难免要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甚至是严重的违纪行为。一旦发生班级事故,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一定要具备沉稳的气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允许学生有“偶然性的错误”发生和存在。不回避问题,惩戒有度,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与方法。还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尽可能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唯有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心悦诚服地弃恶扬善,教育效果才容易巩固。处理问题要克己冷静,切不可感情用事或轻易地“从重” 处罚学生,如果动辄把学生直接推向学校主管部门,就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使之陷于困境,这样极易产生负面影响。
  三、面向全体学生,杜绝偏“爱”现象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 一位苏联教育学家如是说。作为教师,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待遇。 任何班级都存在优秀生和后进生,有些班主任把优秀生视为掌上明珠,有意无意冷落或放弃后进生,教育缺乏耐心。这是极其错误的,要充分认识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和培养一名优秀生是同等重要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仅以学习论“英雄”。这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但绝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或社会背景等的差异而采取不公正态度。否则就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会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四、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班主任理应成为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应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笔者看到教室的地面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学生看见了,都纷纷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此时无声胜有声,事后,班级卫生明显有了好转。有一次班会,我们讨论“礼貌”的话题。见到师长主动问好是天经地义的,这应该能达成共识,可有个大胆的学生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是应该尊重老师,是应该向老师问好,可有些老师趾高气扬,甚至不理睬我们,老师都没礼貌,凭什么要我们低三下四?”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冷静想想,它提醒了我们为人师者:尊重是相互的,教师的人格形象至关重要,切不可等闲视之。
  五、调动两个积极性
  其一,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性。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性发源于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只有热爱本职工作,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全身心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去。其二,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雏形,让学生在班级群体生活中进行社会角色锻炼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诸如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实行班长值周制度、实行班级活动主持人制度等。这些都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班级活力的有效措施。
  六、用爱心营造温暖和谐的集体
  农村学生留守比例高,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向他们多投去一份关爱,多付出不带偏见的关心,拿出诚恳和坦诚去鼓励、接纳学生。用爱拨动学生敏感的心弦,让学生享受班级这个“家”的温暖。和谐温暖的集体需要爱的阳光普照。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管理课题成果。课题编号:BY[2011]G178)
  (责任编辑 黄 晓)

推荐访问:管理工作 班级 着眼 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