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纱里衬和宾霸里衬哪种好_借宾衬主,以巧胜人

  宋代有个画家名叫郭忠恕,性爱山水,历史上说他“遇佳山水,辄淹留不去”。有时忘记带干粮,饿着肚子也要尽情观赏。天长日久,他甚至锻炼得“盛暑暴于日中而无汗,严冬凿冰浴而不寒”。认真观察、体验,因而画艺“颇极精妙”。据说,他曾经跟另外几个画家,同以《高峰图》为题绘画,别人的画,都从峰脚画到峰顶,从纸的最下端直达最上端,悬崖陡壁,长长的占满画面,真是:山峰满纸,立地顶天。郭忠恕却不是这样,他根本不画峰脚和峰腰,而以大量笔墨去画云彩,云波诡谲,气象万千。然后,在云海之上,寥寥几笔,峰巅隐现。使人想象峰峦之高出于云表。这幅画,受到人们的称誉。宋人孙谷祥《野老纪闻》就说过:“郭忠恕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使人见而心服者,在笔墨之外也。”还有人写诗赞道:
  意在画山却画云,
  云海茫茫逞奇能。
  休道云际山形隐,
  胜他壁立一万仞!
  诗中赞扬郭忠恕“借云画山”的技巧,堪称“奇能”。他在云海之上画出一、二峰巅,虽然笔墨不多,但却比那种“山峰满纸”的画法,更能使人想象出峰峦之高。
  另有一首古诗说:“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无本质不上笔,巧借柳枝相形容。”这里所说的“风无本质”是说风没有固定的形态,因而难于绘画。要想画风,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借柳枝的飘拂,来作象征性的描绘。这首诗中所介绍的“借柳画风”与郭忠恕的“借云画山”,同是一种手法,创作术语叫做借宾衬主。
  这种借宾衬主的手法,在诗歌中屡见不鲜。请看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的《浣纱篇赠陆上人》中,描写西施美貌的诗句:
  艳色夺人目,效颦亦相夸。
  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
  诗人深深地懂得,要想把西施的美貌,形容得十分出色,仅用“艳色”呀,“靓妆”(脂粉妆饰,靓读静)呀,“夺人目”呀等等字眼是不够的。于是,用鸟儿见了她的俏丽,吃惊得避入松树丛中;鱼儿见了她的婀娜,也又羞又怕,急忙躲进荷花里去深藏。“鸟惊人松网,鱼畏沉荷花”这两句,就是借鸟和鱼来形容西施的美貌。有了这两句诗,果然把西施之美形容得娇艳无比。
  小说中,运用借宾衬主手法的也很多。例如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刘备将遇诸葛亮时,先写刘备遇到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写司马徽等人是宾,写诸葛亮是主。诸葛亮是作品中的重要人物,须要着力刻画。作者为了进一步突出诸葛亮,又安排了先在蜀而后来离去的徐庶,再配以后到蜀而先死去的庞统,借以衬托诸葛亮的智慧、才干和巨大贡献。这也是借徐庶和庞统来突出刻画诸葛亮。
  从事文艺创作,要用巧劲,而莫用蛮劲。用巧劲,可以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用蛮劲,则费力不讨好,恰似“顶着磨盘跳舞”――演员受了苦,观众还说难看!同是画《高峰图》,郭忠恕借宾衬主,用的是巧劲;别的几个,就类乎是用的蛮劲。驰骋于文艺阔野的骑手们,何妨从生活与作品的内容出发,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借宾衬主的手法,以巧胜人呢?
  (肖力摘自《山花》1984年第1期)

推荐访问:借宾衬主 巧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