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宁波的艺术品收藏

汉宫春晓图轴 绢本设色 250×162cm 清 袁耀 故宫博物院藏
梁园飞雪图 绢本设色 202.8x118.5cm 清 袁江 故宫博物院藏
范钦画像

宁波艺术品市场的特点


  宁波历来注重文化的修养,崇尚科举,素有“方志之乡”的美誉。文人们大都具有好读、收藏、恪守团结等特点,可以看出收藏在他们的精神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宁波收藏历史颇为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余姚人虞和就有收藏书籍的活动,自宋南渡以后,宁波“郸多世家旧族,故收藏之风蔚起”,可见到了南宋以后,宁波的收藏之风才真正兴盛,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明代。
  明代的宁波经济兴盛,出现了许多专业性的市场,如宁波府所属的鄞县、慈溪、奉化、象山、镇海、定海等地,都有棉花、丝织品、粮食、水产品、竹木山货等特色市场。其中也不乏书籍、古董市场,这在当地收藏家的信札中都有记述。
宁波天一阁

  就艺术品收藏的种类而言,宁波人大都以图书善本收藏为基础,进而延伸到碑帖及法书、名画的收藏。但藏书在宁波文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要论宁波具有藏书的特质,不得不提到闻名中外的天一阁,以及创建它的主人范钦,范钦(1506-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宁波府郸县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即范钦27岁时中进士,初任湖广随州知府,后任工部员外郎,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等省官职。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升任兵部右侍郎。
  宁波文人范钦的收藏在明朝已赫赫有名,尤其是藏书。范氏爱书如命,嗜书成癖。但他的收藏只进不出。其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每到一处,都悉心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对无法购置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兼收并蓄。辞官时,他把搜集到的各种奇书带了回来,藏于宁波月湖之滨的故宅—“东明草堂”。
  同时,范钦还曾收藏有首科洪武四年(1371年)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期间,几乎所有的会试录和进士登科录。之所以如此,是缘于当时宁波的科举风气相当浓厚,尤其是鄞县。鄞县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举家族,如杨氏。明代陆瑜《县学记》称:“名儒辈出,甲于他邑。”至今,天一阁还存有明代科举录370种,其中90%以上都是孤本。
宁波天一阁
神龙本兰亭
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

  然而,范钦不单单收藏古籍图书,碑帖书画亦是其收藏物品之一。范钦收藏的碑帖数量在明代也是数一数二的,正所谓“明代好金石者,世称都、杨、郭、赵四家,而不及范氏,岂知天一阁碑刻之富远过四家”。在这些碑帖中,有许多是珍稀之物,如有三代时期的《峋峻碑》《石鼓文》《泰山石刻》碑刻;魏晋南北朝的《兰亭序》与《旧馆坛碑》;唐碑中有许多书法名家所写的,如唐太宗《晋祠铭》、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多宝塔感应》、柳公权《玄秘塔碑》、张旭《肚痛帖》等;宋元大都是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名人为主的碑帖。可见其收藏的精富。
  从以上可以看出,宁波相对而言是地处江南边缘之地,虽然位置有优势,但还是比较封闭,历史上并非书画碑帖的产地,收藏家只有从外地买入,买入不易,故不愿轻易卖出,其书画流通并不像嘉兴等其他地区那样自如。同时,宁波文士收藏书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由于受宁波向以藏书为盛的大氛圍影响,加上科举发达、学术风气浓厚等因素的作用,使得宁波的收藏家普遍喜欢收藏书籍。
玄秘塔碑 柳公权
天一阁藏书楼

推荐访问:宁波 明代 艺术品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