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课教学设计小说之小说情节教案第十四课《小说家谈小说》【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整体感知小说《百合花》情节及人物形象,把握其思想内容。2.理解茅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说阅读课教学设计小说之小说情节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
小说阅读课教学设计小说之小说情节教案篇1
第十四课《小说家谈小说》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整体感知小说《百合花》情节及人物形象,把握其思想内容。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结合作者观点和自己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见解感受。
二、具体目标:
1.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2.通过指认《百合花》中细节描写,说出它的巧妙之处。
3.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4.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5.能比较出自己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之间的区别。
在具体目标中,1、2、3是针对所有学生确定的,4是对中等生的要求,5是对优秀生提出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1.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2.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的思想内容。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课内探究
第 一 课 时
一、学
1.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小说的一般常识和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
(3)创设情境,引入对小说《百合花》的学习。
抬头,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站在小树绝顶的形象,那优美的低飞,宛如在我们面前。我们玩味,我们欣赏。低头,赫然发现旷野上那开满的百合花,何等的清新,何等的俊逸!同样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共同欣赏小说《百合花》那传神的细节描写,感人的人物形象吧!2.明确任务,圈点批注。
(1)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①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②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③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④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⑤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出示幻灯片】(2)圈点批注,自主合作。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教者选出几位学生,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最喜欢的部分。
③用圈点批注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④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3.小组交流,班内探究。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第 二 课 时
二、导
1.精讲点拨,突出规律。
(1)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点拨方法: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参考答案:“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老实、害羞的通讯员,在为部队借被子时,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却没有借到,“我”得知后来帮他,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红底上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他还把衣服挂破了。“我”找了几个妇女帮忙擦洗伤兵,其中就有那个新媳妇。后来,送来一个通讯员,看见那个挂破的衣服,“我”知道是他,很担心,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他是为了保护医护队才受中伤的。他牺牲了,那个新媳妇却在专心致志的为他缝衣服,最后,新媳妇把自己的嫁妆——百合花棉被盖在他身上以表对他的敬重。
参考答案: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2)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等)
小说《百合花》中哪些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使你难以忘怀?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点拨方法:细节描写是指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情的描写,它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
参考答案: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等细节描写。①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②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③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3)人物描写(小通讯员、新媳妇)
点拨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②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③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①小通讯员的形象。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②新媳妇的形象。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竟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
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温馨指津: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4)景物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刻画小说主题)
点拨方法: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参考答案:《百合花》中的景物描写,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5)写作上的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点拨方法:人分宾主,物有主次,红花虽好,还需绿叶陪衬。在对比中,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生动。
参考答案: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第 三 课 时
2.二度合作,深度探究。
合作探究:茅盾的《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1)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参考答案:六个方面:第一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2)读完《百合花》,你一定会被小说的结尾深深打动。小说的结尾为什么会这样感人?请你试着运用茅盾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个问题。
点拨方法:文章之所以感人,原因无非是情节出人意料或情感上打动人心。分析时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参考答案:小说的结尾,描写新媳妇为牺牲的战士细细密密地缝着衣服上的破洞,并盖上她唯一的嫁妆——全新的百合花被子,这让(转载于:《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我们自然回忆起前文的有关细节:新媳妇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战士刮破了衣服却死活不让新媳妇缝补,战士给我两个馒头开饭,新媳妇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涩??借助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读出少妇平静的外表下内心翻腾的情感波澜:对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恼,对先前忸怩的惭愧,对小战士献身精神的崇敬??这个极富艺术张力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少妇纯洁又美好的心灵,这种人性美对读者的心灵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温馨指津:写文章讲究“风头、猪肚、豹尾”,结尾就要有力,能打动读者。)(3)把你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比较一下,然后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
(参考答案:写好小说评论应该注意:①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②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③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3.涵咏积累,有效巩固。
(1)复习巩固小说的一般常识及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2)抄写并诵读文中优美词句。
(3)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叹于茹志鹃笔下的《百合花》风格的清新俊逸,《百合花》中细节的精妙传神,百合花般人物形象的感人肺腑,也同样感叹于茅盾先生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相信所有这些都会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
三、练
1.学生完成课堂重点检测。
2.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
课后提升
1.完成作业:补充《作业本》中相关练习。2.同步阅读: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三毛《高原的百合花》、丹云《荆棘中的百合花》、孙爱雪《春天里的百合花》。
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篇二:《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教学重点:了解小说;把握评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百合花》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聆听完散文家娓娓谈散文,正陶醉于《白鹭》那精巧的诗篇之中。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站在小树绝顶的形象,那优美的低飞,宛如在我们面前。正在此时,我们耳边又传来了小说家朗朗谈小说的声音。这是文学泰斗茅盾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跟随他步入《百合花》的文学殿堂,共同欣赏《百合花》那传神的细节描写吧。
二、课前热身:
要求: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 挪()步 讪()笑
尴尬()掂()量 鹿砦()颤()动
虔()诚 忸怩()跌宕()执拗()
四、学法指导: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五、自主阅读:
要求:自主阅读小说《百合花》,结合小说阅读方法,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即自学提纲),并做好圈点批注:
1、阅读小说《百合花》,了解故事情节,并能用语言进行概括。
2、结合有关描写,分别谈谈你对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物形象的认识。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说说,你认为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
4、作者以“百合花”为题,有哪些好处?
六、小组交流:
要求:就每个问题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一致的认识,有问题可以在班里集体交流。第二课时:《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一、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1、阅读茅盾的《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自我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评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这篇小说的? 2〉、作者认为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3〉、体会作者独到新颖的观点和有力的论证
二、小组合作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理解.明确:
1〉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2〉这篇小说风格上清新俊逸;故事简单、情节精致;善用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风貌,描写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形成前后呼应,使“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
三、对比阅读;
1、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2、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分析、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
1、分析小说,要紧扣小说的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要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四、活学活用:
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
五、教后反思:
附:板书: 护送 纯朴、腼腆、热爱生活
(一)小通讯员 舍身忘我、关心别人
百合花 借被
新媳妇 善良纯朴、热爱解放军
献被
(二)抓住小说要素
鉴赏小说 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有有力的分析论证
练习题:
(一)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
木讷()憨()厚 挪()步 讪()笑
尴尬()掂()量 鹿砦()颤()动
虔()诚 忸怩()跌宕()执拗()
(二)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篇三: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
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
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学习《百合花》:
(一)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1、简单的故事情节:
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小说中的“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小通讯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妇出现,她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2、本文的主题:
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小说表现出的主题,有它独特的风格。通讯员和新媳妇之所以成为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因为他们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不一定“高、大、全”但却使我们倍感亲切动人,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正如茹志娟同志所说:“我也相信自己作品里这些人物??他们虽然不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也不是高大完美、叱咤风云的英雄,但他们都是实在的,从各自的起点迈步向前??,他们一不娇柔造作,二不自命不凡,是一些一步一步走在革命队伍行列中的人”。
第二课时
(二)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三)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特别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
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
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继续探讨小说《百合花》:
(四)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五)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
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二、在了解了小说《百合花》的基础上,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茅盾的《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
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三、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1、小说的结尾,描写新媳妇为牺牲的战士细细密密地缝着衣服上的破洞,并盖上她惟一的嫁妆——全新的百合花被子,这让我们自然回忆起前文有关的细节:新媳妇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战士刮破了衣服却死活不让新媳妇缝补,战士给我两个馒头开饭,新媳妇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涩??借助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读出少妇平静外表下内心翻腾的情感波澜:对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恼,对先前忸怩的惭愧,对小战士献身精神的崇敬??这个极富艺术张力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少妇纯洁而又美好的心灵,这种人性美对读者的心灵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通讯员步枪筒里原来插着树枝,在完成护送任务后,枪筒里“又多了一支野菊花”,从一个侧面写出了青年的情趣。“两个干硬的馒头”两次出现,第一次是通讯员把它送给我,表现出对战友的关心;第二次出现是在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间触到了它,引发读者对人物品格的怀想。军衣上的破洞是通讯员在女性面前“慌慌张张”造成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在他负重伤后从伤员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他缝军衣的感人场面。
小说阅读课教学设计小说之小说情节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情节
3、阅读《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4、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作者的观点,选取一个角度来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学习过程:
我们刚刚聆听完散文家娓娓谈散文,正陶醉于《白鹭》那精巧的诗篇之中。“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而孤独的守望,优美而轻盈的低飞”,宛如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玩味,我们欣赏,我们陶醉。正在此时,我们耳边却又传来了小说家朗谈小说的声音。这是文学泰斗茅盾先生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跟随他老人家的脚步来步入《百合花》的文学殿堂,来共同欣赏“这一朵纯洁秀丽、色彩雅致、香气清幽、韵味深长的鲜花”(欧阳文彬),来共同体会她那清新俊逸的风格(茅盾)和传神动人的细节描写吧!
一、阅读小说《百合花》
1、运用工具书略读《百合花》,初步弄懂生字词:
撂()半晌()哔哔()讷()忸怩()憨()抱歉()执拗()尴尬()讪讪()熬夜()裸露(luǒ)虔诚(qián)跌宕()珠烁()点缀(zhuì)稚气(zhì)踌躇()挪步(nuó)掂量(diān)憎恶(zēngwù)皎洁(jiǎo)耽搁(dānge)
2、了解《百合花》的大致情节,并复述故事大意
第一部分(1—23)
第二部分(24—45)
第三部分(46—62)
3、选出你认为小说中写的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并简述理由:这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叙说,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茅盾的评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1、这样一篇优秀的小说在写好之后,却先后多次被退稿,后来虽说在《延河》上发表,却可以说是“生(发表)不逢时”,历经许多曲折坎坷,“左派”要当做“毒草”来批判,几乎遭到灭顶之灾。一些左派老手甚至指出“已经走到了反党危险边缘”,在危难之中,将遭不幸的《百合花》,有幸被大文豪茅盾先生所赏识,他在1958年6月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近一万多字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一文,其中用两千多字的篇幅分析、欣赏并高度评价了茹志鹃的《百合花》,从此,“百合花”开始在文坛绽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茅盾先生眼中《百合花》到底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地方呢?仔细研读《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
2、全文的结构初析:
(一)1—2节:
(二)3—5节:
(三)6节:
3、从茅盾先生的评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4。回头再看《百合花》这篇小说,能不能自己也选个角度来对文章进行评析?
倡导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例如可以从语言特色上、谋篇布局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比手法的使用上等方面着手)。
三、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四、走近作家: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中篇小说〈〈虹〉〉;长篇小说〈〈子夜〉〉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作品《白杨礼赞》。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曾用笔名阿如、阿旭。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的本质,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
五、学习反思;
小说阅读课教学设计小说之小说情节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阅读小说《百合花》,能简述故事的情节,理解小说“军民鱼水情”的主题。2.阅读茅盾的《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掌握作者的评论观点。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1.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理解“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
2.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说的阅读指导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阅读小说要抓住这三个要素来分析:第一,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等的描写,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第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二、学习小说《百合花》
1.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1)概述故事情节。(2)本文的主题。
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2.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后,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 ”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得到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评这篇小说时谈到的,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3.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1)小说中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其说出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2)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三、课后思考
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呼应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课后思考反馈
作为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情节安排的精巧合理,对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伏笔的运用使得故事情节前后呼应扣合,尤其是细节的前后照应,使得情节严丝合缝。如借被子这一情节,可以说是支撑了整篇小说的情节发展,再如小通讯员衣服肩上撒开的—个口子,反复多次出现,使情节丰富而又严密。同时整篇小说的情节紧凑而又张弛有致,一环紧扣一环。最为成功的是,人物性格在这样的情节中得以充分表现。
(2)通过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使人物塑造得十分丰满。如小通讯员的崇高品质和美好心灵,便是通过和女同志一起走路,不远不近拉开几丈远的距离,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着几根树枝和一枝菊花做装饰点缀,见女同志坐在身边如同身边埋下了定时炸弹,没有说话就脸涨得像个关公,摸出两个馒头放在路边给我,为了救担架队员自己扑上手榴弹等一连串的细节加以表现的。新媳妇质朴纯洁的形象也是在“庄严而虔诚地”给通讯员拭身子,在通讯员牺牲之后“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劈手夺过被子”,把它放进通讯员的棺材等细节逐渐丰满起来。除了细节的描写,小说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
二、在了解了小说《百合花》的基础上,阅读茅盾的《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本文通过对《百合花》的深入细致分析,提出了“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以及细节描写需“自然和巧妙”的观点,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茅盾的这篇评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 第1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第2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第3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第4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第5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第6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2.默读全文,理清层次结构。全文分三大段:
第1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2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3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3.指导学生以列表方式展示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严谨的布局。可以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4.文章对小说《百合花》的主要评论观点是什么?
方法指导: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并且要注意,作者的观点不仅仅只有一处,要注意全面性。(寻找关键语句)
明确:作者的两个观点,分别在文中的两个地方,找到相关语句后要进行概括。(1)作者把这两者(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结合得很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这些细节描写,„„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2)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
5.难点讨论。怎样理解“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
这句话看起来有点偏离对《百合花》的评论,其实却紧扣评论的对象,是为自己提出对《百合花》的独到见解而服务的。“那样”是指上文所说的“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慷慨激昂的笔调”是指当时惟一得到承认的笔调,“其他的风格”是指《百合花》这样的“清新、俊逸”的风格。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作者这样从大处落笔,正是为文章观点的树立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使得下文的分析说明变得顺理成章。
三、课后思考
认真阅读茅盾先生的评论,试着运用他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篇文章,写一段欣赏的话。【资料宝藏】
1.作者介绍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共筹建。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对我国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1928)、《追求》(1928)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中篇小说《虹》发表于1930年,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茅盾曾三次居住虹口,山阴路132弄6号为茅盾在虹口的第三寓所。1946年5月自渝来沪住此。为《文汇报》、《大公报》等撰稿,发表由259人签名的《上海文化界反内战斗争自由宣言》、《郭沫若、茅盾等为李闻血案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书》、《我们大声疾呼美军应赶快退出中国!》、《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多种宣言。参加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活动,12月应邀访苏,次年4月回国。1947年11月14日,党中央为保护他的安全,派叶以群护送他去香港。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联**、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建国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
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1925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等等。
2.《百合花》中对比构建的诗意(郑晨寅)
茅盾用古人评诗常用的“清新、俊逸”二词来评价《百合花》的风格,并说它“富于抒情诗的风味”可谓一语中的,而对比手法在小说诗意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做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臻完美,文章也画上了诗意的句号。
这三处对比,有如火与冰、生与死的对视,有如现实与理想的遥望,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诗意。
3.《百合花》作品鉴赏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茅盾评价这篇小说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首先,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说中的小通讯员年仅19岁,参军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一接触便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作者写出这样一个鲜亮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同时,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从选材上讲,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作者的构思巧妙,“她以那条枣红底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作者还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刚刚接触小通讯员时,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奇怪的保持距离的做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接下去是“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就这样,小说通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由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小通讯员动人的形象。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这篇小说的特点。如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以及那条百合花被等细节都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前呼后应,这些描写不仅渲染烘托出情境气氛,而且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使作品极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小说阅读课教学设计小说之小说情节教案篇4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小说;把握评论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百合花》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聆听完散文家娓娓谈散文,正陶醉于《白鹭》那精巧的诗篇之中。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站在小树绝顶的形象,那优美的低飞,宛如在我们面前。正在此时,我们耳边又传来了小说家朗朗谈小说的声音。这是文学泰斗茅盾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跟随他步入《百合花》的文学殿堂,共同欣赏《百合花》那传神的细节描写吧。
二、课前热身:
要求: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 挪()步 讪()笑 尴尬()掂()量 鹿砦()颤()动 虔()诚 忸怩()跌宕()执拗()
四、学法指导: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五、自主阅读:
要求:自主阅读小说《百合花》,结合小说阅读方法,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即自学提纲),并做好圈点批注:
1、阅读小说《百合花》,了解故事情节,并能用语言进行概括。
2、结合有关描写,分别谈谈你对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物形象的认识。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说说,你认为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
4、作者以“百合花”为题,有哪些好处?
六、小组交流:
要求:就每个问题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一致的认识,有问题可以在班里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一、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1、阅读茅盾的《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自我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评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这篇小说的? 2〉、作者认为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3〉、体会作者独到新颖的观点和有力的论证
二、小组合作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理解.明确:
1〉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2〉这篇小说风格上清新俊逸;故事简单、情节精致;善用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风貌,描写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形成前后呼应,使“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
三、对比阅读;
1、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2、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分析、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1、分析小说,要紧扣小说的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要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四、活学活用:
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
五、教后反思:
附:板书: 护送 纯朴、腼腆、热爱生活
(一)小通讯员 舍身忘我、关心别人 百合花 借被
新媳妇 善良纯朴、热爱解放军 献被
(二)抓住小说要素
鉴赏小说 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有有力的分析论证 练习题:
(一)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 挪()步 讪()笑 尴尬()掂()量 鹿砦()颤()动 虔()诚 忸怩()跌宕()执拗()
(二)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